7月5日波音和巴航工业宣布组建一家合资公司,协调巴航工业与波音公司的民用飞机研发、制造、市场营销和全生命周期服务业务。此外,双方还将建立另一家新的合资公司,负责KC-390多用途运输机等防务产品的研发、市场推广和应用。这一合作称得上是空客与庞巴迪合作的“翻版”,同时也将全球民用飞机市场带入了更加激烈的竞争阶段。
7月5日,波音公司与巴航工业共同宣布签署了一份备忘录,双方将组建一家包括巴航工业民用飞机和服务部门的合资公司,将从战略上协调巴航工业与波音公司的民用飞机研发、制造、市场营销和全生命周期服务业务,进一步巩固双方在全球航空航天市场中的地位。
合资公司业务估值为47.5亿美元。根据初步协议,波音公司将拥有合资公司80%的股份,股权估值为38亿美元,巴航工业将拥有其余20%股份。合资公司将由常驻巴西的一名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领导,直接向波音公司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米伦-伯格汇报。
此外,双方还将建立另一家新的合资公司,负责KC-390多用途运输机等防务产品的研发、市场推广和应用。因为波音公司在军用运输及空中加油飞机项目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并且对KC-390飞机的潜在市场有着非常深入的了解,所以可以帮助巴航工业进一步确立KC-390的性能、载货容积、灵活性和全寿命期费用的新标准,从而加强KC-390飞机在全球军用运输市场的地位。
在未来的几个月中,双方会将最终的协议提交股东和管理机构批准,预计交易于2019年年底前完成。
波音与巴航工业组建合资公司,标志着全球航空航天业出现大的格局变化。再加上今年7月1日,空客与庞巴迪及魁比克投资组建的C系列飞机有限合作公司(CSALP) 正式生效,且空客获得了对C系列项目的多数控制权,西方大型商用喷气飞机制造商的数量从4家减少至2家。虽然许多观察人士认为,波音和巴航工业的联盟是应对空客与庞巴迪合作的被迫反应,但波音和巴航工业都强调,双方在多年以前就已经开始断断续续的合作谈判,而且已有一些卓有成效的合作项目。例如2016年,巴航工业参与了波音公司的“环保验证机”(EcoDemonstrator)计划的飞行试验,为后者提供了一架E170飞机,用于验证降低噪声、空中光学传感器和先进蒙皮等技术。
尽管如此,空客公司完成C系列项目的收购,无疑给波音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为在波音的现有产品系列中,并没有与C系列飞机直接竞争的产品,这在应对不同尺寸飞机的竞争中多少是个劣势。
对于波音而言,与巴航工业的合作具有重大的战略价值:首先,收购巴航工业能增加150座级以下的产品线,与现有产品形成互补。波音和合资公司将提供70~450座的民用飞机产品,增强与空客抗衡的竞争力。第二,巴航工业优秀的工程师队伍能缓解波音的工程师短缺问题。
对于巴航工业而言,与波音成为“家人”将得到波音设计、采购、销售和市场等全方面的专业支持,借助波音成功的营销经验及庞大的客户资源,扩大支线飞机和公务机产品的市场份额,增加公司的利润将不是难事。此外,巴航工业也渴望参与波音商用飞机的研制计划,尤其是参与波音公司计划在2025年前投入市场的新中型飞机(NMA)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