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
— 3 —
第2个会议,就是每晚的打卡check out,也叫晚会。
每天下午办公结束的时候,6点左右,有个check out的动作,到办公群里面去打个卡。
给自己今天的工作状态打个分。恩,我给自己打9分。
然后,每个人简单说一下自己今天做的事,每件事做到什么程度了。
以及,有没有什么结果要同步给大家?
这样做,是让自己有个回顾,但又不能太正式,太正式显得像工作汇报了,所以需要在群里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打卡动作。
简单说,效率要高。
早会是激活唤醒,晚会是小结打卡。
这是定期沟通里,每天非常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两个管理动作。
— 4 —
第3个会议复杂一些,但却是我最重视的一个会议,周例会。
周例会,是对照着每位员工的周报来开的。所以,要想开好周例会,首先得学会写周报。
写周报也要学吗?当然。
拿我们公司举例。
比如,编辑同学的周报是:
1,本周写了2篇文章,数字化,核心竞争力;或者,本周剪辑了6条视频。
2,本周发起了2个热点。
看起来确实是这周干的活儿,但这样汇报没有意义。
我希望通过周报看到的是,把你的全年核心目标,先拆解到季度,再拆解到月,再拆解到周。
然后,在周报里写上,你的本周计划完成/实际完成,累计计划完成/实际完成,这两组数据。
所以,上面编辑同学的正确写法是:
1,本周计划完成2篇文章/实际完成2篇,累计计划完成16篇/实际完成16篇(8周)。
2,热点发布,9/50(全年目标发布50个热点,目前发布9个)。
周报,不是罗列你这周做了什么事情,12345,而是首先拆解全年目标,折算到周。
通过上面那两组数据,让大家清晰地知道,到本周位置,我们和计划进度之间的“偏差”。
然后,周报内容,要紧紧围绕着偏差,解释产生偏差的原因,和在下一周追赶的具体计划。
周报,是对“偏差”的纠偏。下周计划,就是纠偏计划。
着重思考应该停止做什么,开始做什么,继续做什么。
— 5 —
完成周报,可以开周例会了。
我特别重视周例会,时间,固定在每周一中午。必须每周都开。
而且今年开始,我们用会议系统和文档评论的方式来开。
什么意思?
就是大家坐在办公室,打开文档,评论,静默式开会。
按部门,依次看每位同事的周报,有疑问的地方,就在文档里添加评论,如果看到同事某个进度落后了,也可以评论,给出建设性的建议,和帮助。
回答,也是在文档中回复评论。
周例会,就是用来讨论周报上的偏差,最后得出结论,who do what by when。
要结果。去指导后面的工作。
— 6 —
上面三个会议,是润米全体员工的固定动作。
这里要提醒大家一点,千万记住,开启会议后,一定要点“录制”。
在企业微信里,录制好的会议会被自动转成文字。
如果有同事因为各种原因(比如被拉去做核酸了),没能同步参加会议,也可以在会后听录音,或者直接阅读这份转录稿。
1小时的会议,15分钟就能看完。老板也能知道每场会议都讨论了什么。
居家办公期间,我想大家还会遇到各部门之间,某个项目组可能也需要远程会议沟通。
这时,要使用一个重要的工具,就是日程。
我常用的一个功能,叫公共日程。
比如,把各种会议,放假通知,公众号的排期,都写在团队日程里。
(公众号排期的公共日程)
把会议、公共事务放在日程里,好处是,到了时间就会提醒你,也方便回溯。
到这儿,我们讲完了第6个tip,建立团队日程。
— 7 —
— 8 —
— 9 —

— 10 —

这就是我的10个高效tips。
1)万事先存云端,遇事不慌;
2)早会check in,激活工作状态;
3)晚会check out,小结打卡;
4)周报复盘;
5)周例会纠偏;
6)建立团队日程,方便回溯;
7)项目管理,用甘特图;
8)善用@ ,并养成回复的习惯;
9)用虚拟背景,和自动降噪;
10)要专注,也要休息。
希望能帮到管理者,和在家办公的你。
在数字化的浪潮下,网盘、会议、文档等线上工具,让“办公”场景能够逐渐脱离时空的桎梏,变得更加灵活。
善用工具,事半功倍。
疫情当前,高效地远程办公,更是我们必备的技能。
还记得两年前疫情刚爆发时,网上很多段子说,居家办公,就等于每天24小时在线,7×24。
现在,我们有了微盘、视频会议,在线文档,这些远程协作的新工具。在家打开企业微信,会议、文档、微盘都可以在一个界面操作。
用好这些工具,和10条tips,让我们更方便协同,更高效地完成工作。
然后因为高效,所以即使居家办公,也能留一些空间给自己,给家人,给生活。让居家办公不再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