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往届回顾
DHR嘉宾演讲精选 |《应对疫情中的脆弱心理》中——田芊

图片

2022 DHR EXPO


2022年4月28日,国际人力资源科技大会“学会反脆弱,智慧地接受与改变”主题线上沙龙在微信视频号上直播。

复旦大学心理系副教授、复旦大学心理研究中心副主任——田芊博士,带来了以《应对疫情中的“脆弱”心理》为主题的演讲。

图片


人在面对不可抗力时

心理分为7个阶段

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在面对不可抗力的时候会经过什么样的阶段。

第一阶段是恐惧。最开始当上海浦西浦东统一采取封控措施的时候,人会感到恐惧,不知道所生活的小区有没有疫情,自己会不会被传染,虽然封在家中,在物理条件上比较安全,但是人们心理上还是很恐慌。

第二阶段是否定。恐惧之后,人们开始认为不应该这样子,为什么会这样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个世界不应该这样。大概在封控1-2周时,当时在互联网上,我们可以感受到大量的信息关于吐槽和否定这种防控措施。

第三阶段是愤怒。否定之后,人开始慢慢感到愤怒。根据心理学的一些研究,基本上在1个月左右的时候,人的心理会进入这个阶段,大量的愤怒情绪需要释放,通过各种群会发现小区邻居和公司员工的情绪会变得容易激动,人与人之间在这个时候也更容易产生矛盾。

第四阶段是悲伤。也就是我之前描述过的那种巨大的悲疮的一个感觉,人的情绪会由比较高昂的愤怒情绪转变成低落的悲伤情绪。

第五阶段是接纳阶段。如果前4个阶段能够走过去的话,我们就进入了一个接纳的阶段,就是接纳现状,接纳我们。我们只是一个个体,我们在工作中当然要很有激情说人定胜天,但是当我们面对这样一个真实的世界,一个不可抗力的现实的时候,我们要明白,有一些东西是我们可控的,是在我们控制范围之内的,而有一些东西是不可控的,它本身就是不确定的。

我们人生在世能够给我们控制的东西究竟有多少?你的身体就是能完全控制的吗?面对疾病,其实你都没有办法控制你的身体。要学会接纳,无论在什么现状之下,无论自己可控还是不可控,当事物不按照自己所想的发展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要能够去应对,这才是一种真正的成熟。人的成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点一点在我们遇到事的时候,遇到一些不如愿的境遇的时候,才通过感悟最终变得成熟。

第六阶段是敬畏。当我们走到接纳这个过程的时候,我们的认知是真正的开始升级了。心理学家认为,敬畏是一种“自我超越”的形式:你在这种边界的地带,暂时性地无法辨识,感觉和比你自己更伟大的一些东西连通了。

第七阶段是取舍。认知升级之后,无论在客观还是主观上,人都会做出取舍的改变,从而变得更成熟。

认知升级的重要性

这里我想谈一下认知升级,这是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不得不做的

因为没有遇到一些不可抗力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停留在自己的舒适区,都说挺好的。比如:我现在员工管理不错,我的企业运行良好,我的这种工作日常都得心应手……

但现在面临这样的一个强制境遇,我们每个人的个人生活和工作情况都面临了极大的挑战。

可以想象一下我们在强制境遇之下,我们一般的认知体验是什么?大概有几个特点,第一个觉得世界在我眼中变形了,明明之前是这样的,可是现在变成那样了。第二个是经验失效。面对各类情况,采取之前的处理方式,却达不到之前的效果,也就是既往的经验已经在这种情况之下,失效了。第三个是行动失效。第四个就是我们自己个体的行为失控,比如我从来都不脆弱的,可是现在怎么就忍不住了呢?这些都是我们在这种强制境遇之下的认知体验。

可能既往我们的强制境遇时间非常短,短到1-2天就过去了,例如突发一个紧急情况,是我们不得不去面对的,但是当我把这个紧急情况处理完成,一切就过去了,我又是原来的一条好汉了。

但是现在不行了,目前疫情是一个相当长的强制境遇阶段,不做认知升级,就难以去应对了,很可能会发生个体情绪崩溃,然后处于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

其实在认知升级之前,恐惧、否定、愤怒、悲伤这些阶段都是或多或少不可避免的。但是我想给到大家一个信念,就是痛苦之后,它会迎来一个涅槃或者说是新生,也就是当我们认知升级之后的,全新的一个思维方式。

而这个思维方式绝不仅仅是在这次疫情中可以使用,而是在以后的人生中,当面临这种强制境遇的时候,它会马上自动化地跳出来,帮你迅速到达接纳阶段以及之后敬畏和取舍阶段。


更多沙龙活动信息及嘉宾演讲内容,请持续关注我们~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