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线5:太原西山-河东保德石炭-二叠纪含煤岩系聚煤模式及深时古气候(4天)
领 队:
邵龙义 教授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鲁 静 教授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Christopher Fielding 教授 美国康涅狄格大学
人 数:25~40人成团(低于25无法成团)
路线介绍:华北石炭-二叠纪地层包含了海陆过渡相到陆相等多种环境的沉积特征及演化过程,记录了“深时”古气候变化及多种地史事件的信息,是研究石炭-二叠纪海陆过渡相聚煤模式及古环境演化的重要区域。本野外考查路线以山西太原西山煤田交城县水峪贯剖面和河东煤田(鄂尔多斯东缘)保德县扒楼沟剖面的石炭—二叠系为主要对象,旨在考查华北板块石炭二叠纪地层中蕴藏的重要地质现象和科学问题,拟重点考查:(1)华北板块石炭—二叠纪沉积体系及聚煤模式;(2)基于流量变异系数(COV)的河流类型;(3)深时古气候与聚煤作用;(4)P-T之交陆地生态系统紊乱。路线考查还包括平朔露天矿(石炭二叠纪)及大同云冈石窟(侏罗纪河流相砂岩)。
领队简介:邵龙义,北京市优秀教师,《岩石学》国家线上一流课程、北京市精品课程主讲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沉积学、层序地层学、煤田地质学、环境地球化学、气溶胶科学等。出版专著16部,发表论文500多篇,其中SCI收录150余篇,H指数48。
鲁静,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岩石学》国家线上一流课程、北京市精品课程主讲教师。完成国家自然基金面上等项目8项,第1作者/通信作者在PNAS、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Chemical Geology、煤炭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6部。
太原组底部障壁砂坝细砂岩(GP:板状交错层理砾岩;SP:楔状交错层理砂岩)
马家沟组灰岩、本溪组铁铝质泥岩、太原组晋祠砂岩的叠置关系
平朔矿区俯瞰图
{{ '' == 'cn' ? item.name : item.name_en }}
{{ '' == 'cn' ? item.desc : item.desc_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