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龙

单位:内蒙古大学
职称:教授

专家简介:

飞龙,现任内蒙古大学计算机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蒙古文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党支部书记、副主任、内蒙古自治区多语种人工智能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内蒙古大学北疆民族语言文化交融与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鹏城实验室兼聘研究员、内蒙古科学技术研究院多模态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团队负责人,中科院二区英文期刊Data Intelligence 编委。内蒙古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入选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高层次培养人才和青年创新创业一层次人才,获得内蒙古“五一劳动奖章”、内蒙古“最美职工”、内蒙古“青年五四奖章”、内蒙古“草原文化传承之星(园丁奖)”等荣誉。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和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130多篇,其中在TASLP、ICASSP、COLING等国际顶级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9项;相关成果荣获教育部2022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科技进步二等奖、2024年度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24年度第十二届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项目二等奖、2022年度中国CCF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杰出奖、2024年度CCF科技成果奖——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内蒙古政府重大基础建设项目、内蒙古关键技术攻关项目、中国工程院战略研究与咨询重大项目课题等20余项国家和自治区科研项目。研制了“北疆文化古籍资源库平台”、“蒙古文人工智能云服务平台”、“银河麒麟桌面操作系统(蒙古文版)”、“蒙医药知识库平台”、“江格尔数字化平台”、“奥云大模型”、“蒙古语语音识别系统”、“蒙古语语音合成系统”、“西里尔蒙古文与传统蒙古文相互转换系统”、“蒙古文印刷体识别系统”、“蒙古文校正系统”、“蒙汉自动翻译系统”、“奥云蒙古文智能输入法”和“蒙古语AI合成主播”等一系列智能平台与系统。

报告题目:《蒙古语智能与蒙古文大模型》

报告摘要:

蒙古语言文字使用人群主要分布在我国、蒙古国和俄罗斯境内的两个加盟共和国,蒙古文智能信息处理是促进中蒙交流合作的核心技术,超越纯语言工程范畴,是融合国家治理、文化交流与经济协同的战略性基础工程,对多民族国家治理、跨境合作及文化交流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意义。面向蒙古语言文字的黏着语形态复杂、集外词多、数据资源稀缺等难题,团队创建了蒙古文智能信息处理完整技术体系,研发了达到实用要求的蒙古语语音识别、语音合成、蒙汉翻译等27个智能引擎,研制出覆盖蒙古语内蒙古方言、蒙古国喀尔喀方言、传统蒙古文、新蒙古文的24套相关行业和通用应用软件与平台。相关成果在新闻媒体、文化出版、智慧教育、政务司法等行业领域广泛应用,不仅有效推动了边疆地区信息化建设与智能化升级,为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建设进程发挥了积极作用,并且确立了我国在国际蒙古文智能信息处理技术领域主导地位,深化了中蒙两国交流合作,为国家“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和提升我国向北开放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倒计时

{{day}}
Days
{{hour}}
HOURS
{{min}}
MINUTES
{{sec}}
SECONDS

组织机构

主办机构:

    

     


承办机构:

     

     

     

联系我们

IMLIP2025参会微信群:


论文投稿:

刘老师(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17710233779

张老师 (内蒙古大学):15248121422

会议注册:

张老师(内蒙古大学):15248121422


郜同学(内蒙古大学):15729568135

会议咨询

苏老师(内蒙古大学):15704710166

包老师(内蒙古大学):13947124377

E-mail: data@mail.las.ac.cn 

您好,我是您的专属AI参会助手!您可以尝试给我安排如下任务:
{{item.question}}

{{ai_type_list[item.type_index]?.name}}

是否满意:
深度思考中
{{ 'cn' == 'cn' ? ai_type_list[ai_type_index]?.name : ai_type_list[ai_type_index]?.name_en }}

{{ 'cn' == 'cn' ? item.name : item.name_en }}

{{ 'cn' == 'cn' ? item.desc : item.desc_en }}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