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
选择专题分论坛:
  • 不限
  • 1.寒-旱区地下水与生态环境
  • 2.地下水水质成因与开发利用
  • 3.地下水水质与人体健康
  • 4.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及其环境效应
  • 5.地下水资源与生态环境调查理论与实践
  • 6.地下水流系统理论与应用
  • 7.岩溶水文过程与生态环境效应
  • 8.矿山水害及其防治技术方法
  • 9.地下水-地表水相互作用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 10.海岸带地下水开发利用中的生态环境问题
  • 11.全球变化影响下的地下水资源与环境
  • 12.地下水新技术与新方法
  • 13.地下水与地质灾害
  • 14.地下水-土壤-大气污染物跨介质传输与管控
  • 15.地下水-地表水联合治理与生态修复
  • 16.土壤-地下水污染过程与溯源
  • 17.土壤-地下水污染与协同修复
  • 18.地下水新污染物迁移转化与防控技术
  • 19.矿区及化工园区土壤-地下水污染与生态恢复
  • 20.污染场地土壤-地下水管控与治理
  • 21.固废填埋场地下水污染风险与安全处置
  • 22.青年学者专场
  • 23.研究生专场
  • 24.饮用水中矿物质与健康
  • 25.基金申请讲座
选择日期:
  • 不限
  • 2024-04-13 [星期六]
  • 2024-04-14 [星期日]
  • 2024-04-15 [星期一]
选择会场:
  • 不限
  • 主会场-荆楚会堂
  • 1F蕙兰厅
  • 1F雪莲厅
  • 1F荆州厅
  • 1F潜江厅
  • 1F丁香厅
  • 1F茉莉厅
  • 1F仙桃厅
  • 2F武汉厅
  • 2F黄石厅
  • 2F十堰厅
  • 2F襄阳厅
  • 黄鹤厅

2024-04-13 星期六

2F襄阳厅

13:30-15:05 | 第1分会场 第一节 【1.寒-旱区地下水与生态环境】
编号 时间 类型 题目 讲者 单位
1 13:30-13:35 致辞

分会开场致辞

王文科 长安大学
2 13:35-13:55 主旨报告

旱区地下水与国家水网——以天山北麓平原区为例

王文科 长安大学
3 13:55-14:15 主旨报告

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吐哈盆地地下水调查的主要进展与展望

周金龙 新疆农业大学
4 14:15-14:35 主旨报告

北方岩溶水系统调查研究的技术方法与应用

梁永平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5 14:35-14:45 口头报告

西部寒旱煤矿区地下水利用及其藻-菌-草耦合生态效应

毕银丽 西安科技大学
6 14:45-14:55 口头报告

寒区地下水资源形成演化与评价:现状与思考

王福刚 吉林大学
7 14:55-15:05 口头报告

有多少降水如何通过巨厚包气带补给黄土塬区地下水?

黄天明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15:05-15:30 | 茶歇
15:30-17:10 | 第1分会场 第二节 【1.寒-旱区地下水与生态环境】
编号 时间 类型 题目 讲者 单位
1 15:30-15:50 主旨报告

季节性冻融影响下包气带中LNAPL迁移机制

苏小四 吉林大学
2 15:50-16:10 主旨报告

孔隙含水层对冻土退化影响下径流变化的调节机制

马瑞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3 16:30-16:40 口头报告

黄河流域典型支流地下水质形成机理与饮水安全

段磊 长安大学
4 16:40-16:50 口头报告

基于土壤水分运移视角的土壤蒸发机制与模拟

王云权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5 16:50-17:00 口头报告

中国北方陆相页岩水力压裂返排液污染含水层标识研究—以柴北缘中侏罗统大煤沟组页岩为例

郑昭贤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6 17:00-17:10 口头报告

西北内陆干旱区人类活动影响下流域水平衡过程及其生态效应——以新疆孔雀河流域为例

余堃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7 17:10-17:20 口头报告

寒-旱区蒸发面温度与潜在蒸发量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

李婉歆 长安大学
8 17:20-17:30 口头报告

呼伦贝尔草原露天煤矿区地下水-包气带水转化过程及其地表生态响应研究

冯海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9 17:30-17:40 口头报告

气候变化下青藏高原多年冻土退化规律及其水文响应

季芳 河海大学
10 17:40-17:50 口头报告

高原冻土退化条件下区域地下水循环演化机制研究——以大通河源区为例

王振兴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11 17:50-18:00 口头报告

利用不同方案估算湖泊蓄水量的变化:结果的差异及成因机制

张竞 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
12 18:00-18:10 口头报告

高寒区典型内陆湖泊水环境模拟研究

张群慧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