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博文1 , 贺一1 , 吴文昊2 , 滕飞1
1. 清华大学
2.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
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愈发严峻。全球南北方正不成比例的遭受着不同类型、强度和频率的极端事件并承担着相应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生产和生活。极端天气事件不仅会对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和暴露资产等造成直接损害。由于区域间贸易和产业联系,灾害作用后由于供应链阻断会导致多区域多部门产出和经济增加值下降。间接经济损失往往可以传递到受影响区域之外,并对其他经济部门的生产和消费活动造成影响。以上直接和间接损失在多大程度上是由人为气候变化导致需要依赖充分的归因研究,目前,归因研究主要在气候科学的事件归因研究领域讨论,损失归因领域仍存在较大空白。因此,本文在全球层面核算历史上可归因于人为气候变化的极端天气事件导致的直接和间接损失,并以中国为核心展开多区域分析。将损失核算结合归因研究,可以得到在未来强化气候行动能够避免的额外经济损失,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未被量化的气候行动效益。
为估计全球可归因于人为气候变化的极端气候事件经济损失,本文首先搜集了全球事件尺度的极端气候事件直接损失数据,并利用气候归因研究的结果将极端气候事件的直接损失分解为两部分:可归因于人为气候变化的直接损失,及可归因于气候自然变率的直接损失。本文进一步构建投入产出模型计算了极端气候事件通过社会经济系统放大所造成的间接损失,也即极端气候事件的“灾害足迹”。将两部分的研究结果结合,本文计算得到全球尺度上可归因于人为气候变化的极端天气事件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后文简称可归因损失)。
全球层面上,2009-2019年期间,干旱、洪水和风暴三种灾害造成的年均直接损失约为1417.9亿美元,占全球GDP的约0.24%。其中,47%的直接损失可以归因于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变化,约为668.9亿美元。产业联系和地区间贸易造成灾害损失的乘数效应达2.25倍,即考虑可归因间接损失后,可归因总损失可达1496.6亿美元。制造业和农业是最重要的直接受影响部门,而区域间投入产出联系使所有行业都受到了灾害影响,其中金融房地产以及贸易服务活动受到较大影响。
从区域角度看,美国、中国、日本、波多黎各和印度是可归因直接和间接损失总量最大的五个国家,占全球灾害可归因总损失的71.9%。受灾程度较高且收入水平较低的国家多集中于亚洲发展中国家和美洲的加勒比海地区。本文还根据直接和间接损失程度以及人均GDP识别出15个需要重点关注的极端事件风险脆弱国家。
此外,本研究以中国为例评估了国际极端天气事件对于中国的外溢影响。中国极端天气可归因总损失中有15%是由于在其他国家发生的灾害经国际贸易和产业链传导对中国的间接影响,年均总损失达43.1亿美元,北美洲和亚洲的风暴对中国造成了最严重的影响。国内外灾害的部门影响差异显著,我国农业、建筑、水利部门的灾害损失几乎全部来自国内发生的灾害。而国际气候灾害对制造业的经济影响最大,以化工行业和纺织业以及其他轻工业为主。此外,商务服务也受到较严重冲击。
本研究通过将事件层面的损失核算和归因研究结合的方法量化了全球141个区域可归因于人为气候变化的极端天气事件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为强化气候行动可以避免的经济损失提供数据基础。研究结果可以为损失损害基金的分配提供参考,研究还表明开展国际合作并在其他国家进行适应投资有助于减少国内受到的间接影响。本文基于灾害事件和归因研究的方法可以作为自上而下综合评估模型方法的补充,更加全面的解释人为气候变化对极端天气事件经济损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