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关单位:
当前,我国正处于由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关键历史阶段,为深入贯彻习主席“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重大战略部署,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智能化、高效化、经济化的国家太空体系,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北京特种工程设计研究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及浙江大学于2022年12月,在浙江杭州举办第三届航天工程论坛。
本届论坛主题为“智启太空·融创未来”,由主题报告、专题论坛、论文竞赛和展览展示四大交流形式组成。在保持往届航天工程论坛浓厚学术氛围的同时,打造以主题报告为引领,专题论坛为核心,论文竞赛为拓展,展览展示为体验的多位一体、多种形式、多方参与、多维互动的立体化科学学术活动形式,逐步形成鲜明的学术导向、专业的交流环境、丰富的活动形式,为航天工程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提供更加高端、专业、活泼、多样的系列活动。有关论文竞赛及展览等的信息,将会陆续发布,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我们的太空”“微视航天”“上海航天”等。
秉承“开放、共谋、包容、共享”的态度,现面向各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社会团体及个人征集以下几个方向的论文。
一、空间操作与在轨服务
1.空间维护与在轨服务体系
2.高效快速空间机动
3.在轨精细操作与服务
4.在轨存储补给与制造装配
5.天地协同智能操控
二、空间态势感知
1.天基态势感知技术
2.空间环境监测预警技术
3.目标探测与识别技术
4.目标信息处理与应用技术
5.太空安全
三、飞行器测量与控制
1.航天测控运控系统工程
2.通信与信息网络
3.飞行器跟踪与测量
4.航天任务规划、资源调度与飞行控制
5.商业航天测运控与军民交互支持
6.计算技术与数据工程
7.网电安全防御
8.装备健康管理
9.软件工程与软件评测
四、航天发射与空间运输
1.航天发射与空间运输体系
2.航天运载器总体技术
3.先进航天动力与发动机技术
4.智慧测试发射与搜救回收
5.发射综合保障
6.发射试验鉴定技术
7.军民融合与商业航天
五、航天发射场工程
1.航天发射场总体设计
2.发射地面支持设施设备总体
3.航天特种建筑结构工程
4. 建筑与规划、结构与防护
5. 给排水与暖通空调
6.工程勘测、道桥与伪装
7.信息综合利用与智慧化设计
8.工程管理与技术经济
9.特种机械与智能控制技术
10.航天低温与加注供气技术
11.环境控制与电气工程
12. 新兴海上发射、快响发射、生态发射技术研究
六、智能航天器技术
1.智能设计与制造
2.先进控制技术
3.先进电源技术
4.新型航天器平台总体技术
5.智能有效载荷技术
6.航天器可靠性技术
7.先进仿真与试验技术
8.航天器空间环境技术
七、网络与信息安全
1.航天器信息与无线链路安全
2.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安全及应用
3.跨网交换安全
4.实时网络安全防护
5.弱信号检测与处理技术
6.目标特征信息提取与挖掘
7.智能信息处理与分析的理论方法
8.多源信息融合处理分析技术
八、天基网络系统
1.新一代天基系统架构
2.天基综合感知技术
3.天基泛在物联技术
4.人工智能卫星技术
5.天地一体人工智能技术开发与应用生态
九、太空领域认知塑势
1.认知塑势发展趋势
2.认知塑势谋略策略
3.认知塑势体系构建及实践应用
现就论文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论文应为未经发表的最新研究成果,与本届论坛主题和论文方向相符,立题新颖、论点鲜明、论证充分、文字精炼。
2.本届论坛不征集涉密稿件,所投论文应不涉及技术和各单位秘密,并附有由第一作者所在单位保密委员会出具的保密审查证明(带有单位保密审查部门红色印章的原件),没有保密审查证明的稿件一律不用,且稿件文责由作者自负。
3.论文征集组将对所有来稿进行文字复制比检测,复制比过高的文章将不予录用。
4.论文提交起始日期为2022年9月15日,截止日期为2022年11月06日,请在此期间内提交:(1)论文全文DOC和PDF各一份(论文格式模板见附件1);(2)论文保密审查证明原件(带有单位保密审查部门红色印章的原件,随论文一同上传)。
5.所有来稿和保密审查证明一律不退,请自留备份。会议通知及论文录用通知将于2022年11月22日线上公布。论文录用后,需在线上进行论坛注册缴费,注册开放时间及方式见会议通知。
6. 投稿论文经专家评审组评审后,将在主论坛当晚进行决赛评审及颁奖并择优开展论坛交流,给予优胜论文作者一定金额奖励。同时,优秀论文将择优推荐在《航天工程与技术工程学报》《上海航天》等专业期刊上发表,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论文组联系方式:
论文咨询联系人:张晨晖(010-66361267转605)
王 莹(010-66361267转606)
报名系统联系人:陈 慧(13761565041)
论文模板、保密审查证明下载链接:
文档一:第三届航天工程论坛论文模板(点击下载)
文档二:论文保密审查证明(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