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半导体物理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把握国际重大前沿领域的发展动向,提升国际学术影响力,世界著名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黄昆院士于1978年倡导召开全国半导体物理学术会议,每两年举行一次(奇数年召开),与两年一次的国际半导体物理会议(偶数年召开)交错进行。第25届全国半导体物理学术会议定于2025年10月16-19日在湖南长沙举行,由中国物理学会半导体物理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主办,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承办,中国电子学会半导体与集成技术专业委员会协办。
本次会议包含大会特邀报告、邀请报告、口头报告、海报。会议云集半导体相关领域多位院士、知名专家学者,预计规模超2000人。
长沙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经三千年城址未移,见证了中国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的交融传承。当前,长沙市围绕新一代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目标打造千亿产业集群。大会组委会诚邀各位半导体同仁前来参会,加强交流,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收获创新成果。
主办单位
中国物理学会半导体物理专业委员会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承办单位:
湖南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大会主席
李树深 院士(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
黎 湘 院士(国防科技大学)
协办单位
中国电子学会半导体与集成技术专业委员会
一、会议委员会
顾问委员会
郑厚植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
郑有炓 (南京大学)
沈学础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物所)
朱邦芬 (清华大学)
侯 洵 (西安交通大学)
褚君浩 (复旦大学)
郭光灿 (中国科技大学)
薛其坤 (南方科技大学)
黄 维 (西北工业大学)
郝 跃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杜江峰 (浙江大学)
黄 如 (东南大学)
刘 明 (复旦大学)
杨德仁 (浙江大学)
俞大鹏 (南方科技大学)
龚新高 (复旦大学)
叶志镇 (浙江大学)
常 凯 (浙江大学)
江风益 (南昌大学)
祝宁华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
郑婉华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
刘益春 (东北师范大学)
贾金锋 (南方科技大学)
张 荣 (厦门大学)
王耀南 (湖南大学)
董国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何 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潘 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谭平恒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
匡乐满 (湖南师范大学)
程序委员会主席
王开友(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
程序委员会委员
曹俊诚(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
邓少芝(中山大学)
龚 敏(四川大学)
胡伟达(中国科学院上海技物所)
胡志高(华东师范大学)
姬 扬(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
康俊勇(厦门大学)
李 泠(中国科学院微电子所)
李永庆(中国科学院物理所)
李玉现 (河北师范大学)
刘 雷(中国科学院长光机所)
吴惠桢 (浙江大学)
徐士杰 (复旦大学)
许小红(山西师范大学)
颜世申(山东大学)
陆 卫(中国科学院上海技物所)
聂家财 (北京师范大学)
彭尚龙 (兰州大学)
沈 波 (北京大学)
沈文忠 (上海交通大学)
施 毅 (南京大学)
孙洪波 (清华大学)
王建浦 (南京工业大学)
王润声 (北京大学)
王业亮 (北京理工大学)
王志明 (电子科技大学)
张进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周 鹏(复旦大学)
周树云(清华大学)
组织委员会主席
潘安练(湖南师范大学)
组织委员会委员
蔡一茂(北京大学)
陈张海(厦门大学)
柴 扬(香港理工大学)
戴 庆(上海交通大学)
狄增峰(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
董焕丽(中国科学院化学所)
杜祖亮(河南大学)
高力波(湖南大学)
韩根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何 军(中南大学)
何 军(武汉大学)
胡伟达(中国科学院上海技物所)
江 天(国防科技大学)
景 辉(湖南师范大学)
廖 蕾(湖南大学)
黎大兵(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
刘 渊(湖南大学)
刘 雷(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
骆军委(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
李 亮(苏州大学)
廖志敏(北京大学)
倪振华(东南大学)
单崇新(郑州大学)
王建禄(复旦大学)
王业亮(北京理工大学)
王欣然(南京大学)
王金兰(东南大学)
王新强(北京大学)
王 笑(湖南大学)
汪 莱(清华大学)
魏大海(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
吴华强(清华大学)
徐海阳(东北师范大学)
许秀来(北京大学)
杨玉超(北京大学)
袁洪涛(南京大学)
游经碧(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
张 铮(北京科技大学)
张立军(吉林大学)
赵丽霞(天津工业大学)
周 鹏(复旦大学)
会议专题及主席
专题1. 半导体自旋与拓扑物理
翁红明(中国科学院物理所)、袁洪涛(南京大学)、
廖志敏(北京大学)、魏大海(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
专题2. 半导体纳米结构及器件物理
李亮(苏州大学)、廖蕾(湖南大学)、魏钟鸣(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
王枫秋(南京大学)
专题3. 半导体量子计算和量子信息
许秀来(北京大学)、景辉(湖南师范大学)、张建军(中国科学院物理所)、袁之良(北京量子院)
专题4. 半导体表面/界面物理与半导体材料生长和表征
王业亮(北京理工大学)、刘碧录(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张艳锋(北京大学)、高鹏(北京大学)
专题5. 硅基半导体与器件物理
骆军委(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韩根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皮孝东(浙江大学)、余林蔚(南京大学)
专题6. 宽带隙半导体与器件物理
汪莱(清华大学)、黎大兵(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单崇新(郑州大学)、马晓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于浩海(山东大学)
专题7. 二维层状材料及器件物理
高力波(湖南大学)、王欣然(南京大学)、张铮(北京科技大学)、
柴扬(香港理工大学)、何军(武汉大学)
专题8. 有机与钙钛矿半导体物理及器件
游经碧(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唐江(华中科技大学)、
周欢萍(北京大学)、潘曹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专题9. 红外、太赫兹和毫米波半导体材料及器件物理
江天(国防科技大学)、胡伟达(中国科学院上海技物所)、
倪振华(东南大学)、牛智川(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
专题10. 存算一体及神经形态计算物理
杨玉超(北京大学)、周鹏(复旦大学)、徐海阳(东北师大)、
吴华强(清华大学)、李东(湖南大学)
专题11. 半导体材料与器件可靠性物理
刘雷(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狄增峰(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
罗小蓉(电子科技大学)、赵丽霞(天津工业大学)、
郑雪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专题12. 半导体异质/异构集成及应用
戴庆(上海交通大学)、何军(中南大学)、刘渊(湖南大学)、
徐杨(浙江大学)
专题13. AI驱动的半导体材料计算与设计
王金兰(东南大学)、张立军(吉林大学)、施思齐(上海大学)、
郭宇铮(武汉大学)
专题14. 半导体发光与显示
董焕丽(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杜祖亮(河南大学)、
刘斌(南京大学)、金一政(浙江大学)
特别专题:科技产业融合圆桌论坛
特别专题:期刊编辑面对面交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