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介绍
卢汉清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图像图形学会副秘书长,2011年获得国务院颁发的国家特殊津贴,现任中国图像图形学会副理事长,《计算机学报》编委。长期从事图像分析理解、多媒体技术、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及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在中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0多篇。研究成果曾获文化部科技进步奖、中科院自然科学奖、国家自然科学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科技进步奖等多项奖。
孙万儒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从事与微生物有关的生物技术研究,参与我国北方生物工程中试基地筹备与建设,主持多项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首先在国内开展手性化合物和手性药物生物合成研究,取得多项突破性成果。发表论文90多篇,专著4本,科普著作4本。获多项国家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及中国科学院奖,以及北京市、中国科学院和全国科普先进个人奖。
周家汉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工程爆破协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爆破理论和爆破技术应用的研究工作,总结大量的工程实际经验和分析研究,发表论文50余篇,完成了数百项大大小小的爆破拆除工程。曾两次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全国科学大会科技成果奖。提出的建筑物塌落振动速度计算公式已被国内外爆破工程师用于工程设计。研究爆破和列车运行振动对文物建筑物的影响,为我国古建筑物保护安全距离的确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金能强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1987~1988 年留学日本,大学毕业至今 50 多年一直在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从事特种电机研究工作。在大型超低速直流力矩电机、直线电机和平面电机的研究领域作了一些开创性工作。近 30 年主要从事直线电机、平面电机、特种磁体和磁悬浮的研究。曾获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院、部委二等奖各一项,出版电工专著一部,发表电工电机 论文数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