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布兴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报告题目:二氧化碳和生物质催化转化反应研究
韩布兴,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英国诺丁汉大学荣誉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中国科学院胶体界面与化学热力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市绿色化学与化工过程绿色化重点实验室主任,崇明生态研究院碳循环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碳中和化学中心主任。
主要从事物理化学与绿色化学的交叉研究,在绿色溶剂体系物理化学、CO2、生物质、废弃塑料、有机垃圾转化利用研究方面取得系统性成果。在 SCIENCE、NAT. COMMUN.、SCI. ADV.、ANGEW. CHEM. INT. ED.、J. AM. CHEM. SOC.等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800余篇,获国家专利60余件,在重要学术会议做大会报告和邀请报告200余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等科技奖。
任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学绿色化学委员会主席、创新中国智库首席科学家、北京能源与环境学会会长、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学会绿色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曾任IUPAC第三学部领衔委员、中国化学会化学热力学与热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等;担任CELL 出版社THE INNOVATION 期刊主编,GREEN CHEM.、《物理化学学报》、《科学通报》、CHEMICAL JOURNAL OF CHINESE UNIVERSITIES期刊副主编,NATIONAL SCI REV.、CHEM. SCI.、CHEMSUSCHEM、CURR. OPIN. GREEN SUSTAIN. CHEM.、 SUSTAINABLE CHEMISTRY FOR THE ENVIRONMENT、J. SUPERCRITICAL FLUIDS、J. CHEM. THERMODYN.、GREEN CHEMICAL ENGINEERING、中国科学(化学)等多种期刊的编委或顾问编委。
![]()
IB CHORKENDORFF 丹麦技术大学
报告题目:Electrifying Chemical Productio
IB CHORKENDORFF,丹麦技术大学物理系教授、VILLUM可持续燃料与化学科学中心主任,技术科学院院士,丹麦皇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
CHORKENDORFF于1987年受雇于DTU物理系,在表面物理领域开展实验,研究表面反应,重点建立对催化领域应用技术的基本理解。研究内容包括重要催化过程的基本方面,如蒸汽重整、甲醇合成和氨合成,无论是在理解现有系统方面,还是在设计新的和改进的催化系统方面,都备受关注。此后,研究方向扩大到包括与能源转换相关的能源技术的各个方面,即用于氢气生产的POWER-TO-X类水分解、太阳能形式的能源存储、燃料电池中的能源转换以及环境保护。
在国际参考期刊上以作者和合著者发表了413篇科学论文,出版一本书籍,申请23项专利,H-INDEX 90(>7000引文/年),自2017年以来被列为高引用研究员(ISI)(前1%)。曾参加了大量国际会议,其中受邀参加190次,此外,在组织、行业和大学举办了超过200场研讨会和演讲。
建立了名为SURFCAT的研究体系,该体系整合了各种最现代的对于表面敏感的测试方法(STM、HREELS、TPD、LEED、AES、XPS、高压电池与超高压和GC相结合,以及用于原位合成和大规模选择纳米颗粒材料的簇源)。其名下实验室设施可用于多相催化以及电催化和光催化的材料合成。开发了用于催化剂测试的嗅探器芯片,已经商业化并孵化了第三家分拆公司。曾担任硕士生(共63名)、博士生(共82名)和博士后(68名)的导师。CHORKENDORFF曾在世界各地的许多博士委员会和评估委员会任职,并组织了几次国际会议,还担任五所博士暑期学校和一所冬季学校的主席。
![]()
李 隽 清华大学
报告题目:Toward the Dream of Atomically Precise Heterogeneous Catalysis: from Single-Atom Catalysts to Single-Cluster Catalysts
李隽博士,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 理论化学中心主任。1992年在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师从我国著名化学家卢嘉锡先生。1994-1997年在德国和美国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7-2007年先后担任OHIO州立大学研究科学家、美国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高级研究科学家和资深科学家。
2004年入选清华大学,被聘为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并受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5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0年获选为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AAAS FELLOW),2018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2年和2018年两次获得清华大学“良师益友”荣誉称号。
长期从事量子化学、理论与计算化学、重元素化学和计算催化化学等领域的研究工作。目前在SCI杂志上发表论文490余篇,其中在国际顶级杂志(SCIENCE, PNAS, NATURE及其子刊, JACS, ANGEW. CHEM., CHEM. SCI., ACC. CHEM. RES., CHEM)上发表论文152篇,论文引用~50000余次。
李明丰 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报告题目:《发展炼厂氢气定向利用催化技术路线图》
现任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院长。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石油炼制、废塑料化学回收、生物质加工、费托合成及合成油提质、氢能生产利用、石化行业双碳核算等。先后承担国家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国家课题以及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重点科技项目、十条龙攻关项目。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6项。获得授权专利200余件,发表专业论文100余篇。开发的系列加氢催化剂成功工业应用百余套次。
申文杰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
报告题目:多相催化活性位原子结构调控
申文杰,1966年10月生,山西人。199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96-1998年在韩国化学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1998-2001年在日本经产省工业技术研究院大阪工业技术研究所,任产业技术研究员;2001年4月至今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工作。现任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组长、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化学会物理化学学科委员会副主任、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会士。
长期从事纳米催化和催化反应过程应用基础研究,开展催化材料制备化学、原位动态结构表征、反应机理及动力学研究。围绕催化剂构-效关系,在纳米(原子)层次调控催化剂活性位结构,在分子层次表征催化反应过程。通过调控催化剂纳米粒子形貌,选择性暴露高活性晶面,大幅提高催化反应活性,提出并验证了纳米催化形貌效应;利用特定形貌氧化物构建金属-载体界面,提升催化剂活性和稳定性;利用分子筛纳米结构调控孔道酸性位的空间分布,提升特点酸性位的本质活性;在温度和反应气氛条件下表征活性位动态结构,定量描述催化剂构-效关系。针对能源和环境相关的重要反应过程,包括水煤气变换、精细化学品选择加氢/脱氢、甲醇/二甲醚催化转化等,设计催化剂活性位原子结构和多位点协同催化途径,研制新结构、高性能催化剂,开展催化材料放大制备和反应过程中试,为新工业催化技术奠定科学基础。
在核心学术期刊,包括Nature、Nature Catalysis, JACS、Angewandte Chemie、Chem等,发表研究论文260余篇。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科技部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等;主持英国石油公司(BP)、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M)、丹麦托普索公司(HTAS)等国际合作项目。
2010年获国家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第三届中国催化青年奖;2016年入选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纳米催化基础研究创新团队”;2018年入选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于吉红 吉林大学
报告题目:面向可持续发展中分子筛催化材料的创制
于吉红,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瑞典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化学会副理事长。其主要研究方向为分子筛纳米孔材料的分子工程学,致力于分子筛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在催化、吸附分离、主客体组装及储能等领域的应用研究。迄今,发表通讯作者论文300余篇,包括 SCIENCE, NATURE, NAT. REV. MATER.,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CHEM, ADV. MATER.等;获授权专利40余项;合作出版著作 7 部。现任美国化学会J. AM. CHEM. SOC.执行主编,《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和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两刊主编,CHEM. REV., ACC. CHEM. RES., J. AM. CHEM. SOC-AU, ADV. MATER., CHEM, MATTER, ACS NANO, NATL. SCI. REV.等国际期刊编委/顾问编委。曾担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首席科学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现主持“分子筛催化材料的分子工程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是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负责人。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获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化学化工杰出女性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以及“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称号。
{{ 'cn' == 'cn' ? item.name : item.name_en }}
{{ 'cn' == 'cn' ? item.desc : item.desc_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