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单位 |
---|---|---|---|---|---|
1 | 08:30-08:50 | 主旨报告(Keynote) |
生物质燃烧烟气中多环芳烃(PAHs)的降解演化 |
王新明 |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
2 | 08:50-09:10 | 主旨报告(Keynote) |
基于贝叶斯推断估算气溶胶中的棕碳的一个简便方法 |
郁建珍 | 香港科技大学 |
3 | 09:10-09:25 | 邀请报告(invited) |
典型排放源气溶胶及I/SVOCs的有机指纹图谱识别 |
李庆 | 复旦大学 |
4 | 09:25-09:40 | 邀请报告(invited) |
Co-photolysis of mixed chromophores affects atmospheric lifetime of brown carbon by sensitizing and shadowing |
黎永杰 | 澳门大学 |
5 | 09:40-09:50 | 口头报告(Oral) |
生活源固体燃料燃烧中棕色碳的分子特征 |
张璐 | 香港理工大学 |
6 | 09:50-10:00 | 口头报告(Oral) |
NOx参与甲苯光氧化及SOA生成受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 |
刘仕杰 | 山东建筑大学 |
7 | 10:00-10:10 | 口头报告(Oral) |
芳香烃光氧化产生棕碳的吸光性及其分子组成研究 |
杨兆敏 | 山东大学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单位 |
---|---|---|---|---|---|
1 | 10:30-10:50 | 主旨报告(Keynote) |
大气颗粒物混合态和组分基质效应对其光学性质的影响 |
杨新 | 南方科技大学 |
2 | 10:50-11:10 | 主旨报告(Keynote) |
积雪中黑碳和沙尘含量及内外混合特性对反照率影响的进展研究 |
王鑫 | 兰州大学 |
3 | 11:10-11:25 | 邀请报告(invited) |
液-液相分离削弱黑碳气溶胶的辐射吸收 |
李卫军 |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
4 | 11:25-11:40 | 邀请报告(invited) |
黑碳气溶胶混合状态及其老化对理化和光学特性的影响研究 |
张芳 |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
5 | 11:40-11:50 | 口头报告(Oral) |
不同模态黑碳气溶胶混合状态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
王玉莹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6 | 11:50-12:00 | 口头报告(Oral) |
大气黑碳单颗粒的形貌和光吸收增强 |
王园园 | 浙江大学 |
7 | 12:00-12:10 | 口头报告(Oral) |
Abrupt enhancement in black-carbon absorption linked to aged regional haze plumes in eastern China |
张运江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单位 |
---|---|---|---|---|---|
1 | 13:30-13:50 | 主旨报告(Keynote) |
待定-车老师的主旨报告 |
车慧正 |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
2 | 13:50-14:10 | 主旨报告(Keynote) |
有机氮气溶胶对全球大气氮沉降及吸收性有机气溶胶辐射效应的贡献 |
傅宗玫 | 南方科技大学 |
3 | 14:10-14:25 | 邀请报告(invited) |
大气棕碳老化与吸光性质的关系 |
刘丹彤 | 浙江大学 |
4 | 14:25-14:40 | 邀请报告(invited) |
人为源二次有机气溶胶的生成与光学性质研究 |
李坤 | 山东大学 |
5 | 14:40-14:50 | 口头报告(Oral) |
青岛沿海郊区大气类腐殖质化合物的来源和光学特性 |
闫才青 | 山东大学 |
6 | 14:50-15:00 | 口头报告(Oral) |
北京冬季大气黑碳及棕碳气溶胶的吸光特性、来源及 区域传输 |
李杏茹 | 首都师范大学 |
7 | 15:00-15:10 | 口头报告(Oral) |
西安冬季有机气溶胶来源及光学性质 |
段静 |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单位 |
---|---|---|---|---|---|
1 | 15:30-15:50 | 主旨报告(Keynote) |
全谱段冰晶散射模型构建及冰云辐射特性的遥感反演和模式模拟中的应用 |
胡斯勒图 |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
2 | 15:50-16:10 | 主旨报告(Keynote) |
用于整层大气温室气体探测的高分辨率激光外差光谱技术研究 |
邓昊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3 | 16:10-16:25 | 邀请报告(invited) |
近地边界层黑碳气溶胶混合状态垂直分布特征观测研究 |
潘小乐 |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
4 | 16:25-16:40 | 邀请报告(invited) |
气溶胶成核关键前体物团簇:结构、弱相互作用和动力学 |
冯刚 | 重庆大学 |
5 | 16:40-16:50 | 口头报告(Oral) |
大气污染物垂直演化与高空传输的立体遥感研究 |
胡启后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6 | 16:50-17:00 | 口头报告(Oral) |
基于超光谱垂直观测网络的华北平原和长三角区域污染传输研究 |
邢成志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7 | 17:00-17:10 | 口头报告(Oral) |
基于超光谱遥感技术的小时-百米级痕量气体水平分布及其在排放源定位中的应用 |
李启华 | 安徽大学 |
8 | 17:10-17:20 | 口头报告(Oral) |
臭氧无盲区廓线的超光谱遥感算法及其在臭氧垂直演化研究中的应用 |
季祥光 | 安徽大学 |
9 | 17:20-17:30 | 口头报告(Oral) |
气溶胶吸湿性光学观测原理及前沿应用 |
旷烨 | 暨南大学 |
10 | 17:30-17:40 | 口头报告(Oral) |
使用气相色谱-轨道阱质谱分析大气有机气溶胶化学组分:以西安为例 |
王婷 |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
11 | 17:40-17:50 | 口头报告(Oral) |
海洋气溶胶表面有机膜的分子相互作用与界面光化学反应 |
李思扬 | 海南大学 |
12 | 17:50-18:00 | 口头报告(Oral) |
可溶性糖类在海洋飞沫气溶胶中的富集机制研究 |
徐名兰 | 山东大学 |
13 | 18:00-18:10 | 口头报告(Oral) |
真实大气不同来源黑碳气溶胶的吸收增强 |
崔世杰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