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单位 |
---|---|---|---|---|---|
1 | 08:30-08:50 | 主旨报告(Keynote) |
有机磷阻燃剂的人体暴露与迁移转化 |
廖春阳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2 | 08:50-09:10 | 主旨报告(Keynote) |
河口-海湾-近海生物中传统与新型PFAS的分布规律和生物富积特征 |
唐建辉 |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
3 | 09:10-09:20 | 口头报告(Oral) |
浑浊水体中全氟化合物的迁移归趋:以河口环境为例 |
董建玮 | 南京师范大学 |
4 | 09:20-09:30 | 口头报告(Oral) |
平原河网区典型全氟烷基酸的多相分布特征和沉水植物去除效果研究 |
李晓庆 | 河海大学 |
5 | 09:30-09:40 | 口头报告(Oral) |
多环芳烃气/粒分配稳态预测模型:考虑排放源中颗粒相比例的影响 |
祝富杰 | 河北工业大学 |
6 | 09:40-09:50 | 口头报告(Oral) |
静稳天气情况下多环芳烃衍生物的二次形成 |
田密 | 重庆大学 |
7 | 09:50-10:00 | 口头报告(Oral) |
单体氨基酸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湿地食物网中卤代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富集与生物放大 |
曾艳红 |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
8 | 10:00-10:10 | 口头报告(Oral) |
邻苯二甲酸酯在典型养殖海域中的污染特征及其迁移转化过程 |
张泽明 | 宁波大学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单位 |
---|---|---|---|---|---|
1 | 10:30-10:50 | 主旨报告(Keynote) |
新烟碱类杀虫剂环境污染及人群暴露特征 |
章涛 | 中山大学 |
2 | 10:50-11:05 | 主旨报告(Keynote) |
酚胺类新污染物的生物卤化 |
刘春光 | 山东大学 |
3 | 11:05-11:20 | 主旨报告(Keynote) |
典型全氟化合物对土壤微生物的毒性效应研究 |
陈辉伦 | 北京科技大学 |
4 | 11:20-11:30 | 口头报告(Oral) |
海洋环境中氯化石蜡的污染特征、环境行为及其生态效应 |
吕丽娜 |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
5 | 11:30-11:38 | 口头报告(Oral) |
陆地鸟类食物网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生物放大与传输 |
吴晓丹 | 华南农业大学 |
6 | 11:38-11:46 | 口头报告(Oral) |
中国湿地鸟类的生态暴露风险评估 |
曹星培 |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
7 | 11:46-11:54 | 口头报告(Oral) |
尿液中新烟碱类杀虫剂及其代谢产物的人体内变异性:采样策略建议 |
高艳侠 | 中山大学 |
8 | 11:54-12:02 | 口头报告(Oral) |
中尺度涡影响下南海东北部海水多环芳烃的垂向过程和机制探究 |
井凌琨 | 厦门大学 |
9 | 12:02-12:10 | 口头报告(Oral) |
秭归岩溶区多环境介质中有机氯农药的赋存、迁移与风险评价 |
钱喆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单位 |
---|---|---|---|---|---|
1 | 13:30-13:50 | 主旨报告(Keynote) |
全氟烷基化合物在环境多介质来源与归趋 |
孙红文 | 南开大学 |
2 | 13:50-14:05 | 主旨报告(Keynote) |
红树林湿地中四溴双酚A和六溴环十二烷的地球化学行为 |
孙毓鑫 | 华南师范大学 |
3 | 14:05-14:20 | 主旨报告(Keynote) |
湖泊多环芳烃沉积记录影响机制的新见解:有机质沉积的同位素证据和区域发展模式 |
邢新丽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4 | 14:20-14:30 | 口头报告(Oral) |
香港水域海豚鲸脂中卤代阻燃剂及其代谢物的时间变化趋势和可疑物筛查研究 |
阮悦斐 | 香港城市大学 |
5 | 14:30-14:40 | 口头报告(Oral) |
快速融冰背景下西北冰洋多环芳烃来源的格局演变及影响机制 |
林嫣 | 厦门理工学院 |
6 | 14:40-14:50 | 口头报告(Oral) |
电缆细菌降低沉积物中污染物生态风险的机制 |
黄友达 | 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
7 | 14:50-15:00 | 口头报告(Oral) |
氯化石蜡检测技术及其在鸡体内富集规律与代谢转化过程 |
黄晓梅 | 广东省农科院质标所 |
8 | 15:00-15:10 | 口头报告(Oral) |
极性有机物整合采样器追溯氟虫腈及其转化产物由水稻种植区至受纳河道之间的衰减 |
熊晶晶 |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单位 |
---|---|---|---|---|---|
1 | 15:30-15:45 | 主旨报告(Keynote) |
基于高原湖泊沉积记录反演西藏DDT的来源组成和老化过程 |
李俊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2 | 15:45-16:00 | 主旨报告(Keynote) |
亚热带食物网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传输过程 |
郑晓波 | 华南农业大学 |
3 | 16:00-16:10 | 口头报告(Oral) |
PFASs非靶向全面筛查分析和新型I-PFAAs的环境行为和毒性预测 |
唐才明 | 东莞理工学院 |
4 | 16:10-16:20 | 口头报告(Oral) |
中国特大城市PM2.5中的多环芳香类化合物的时空变化、毒性和来源解析 |
曾源 | 华南师范大学 |
5 | 16:20-16:30 | 口头报告(Oral) |
全氟/多氟化合物的环境污染变迁及敏感人群暴露特征 |
张搏 | 中山大学 |
6 | 16:30-16:40 | 口头报告(Oral) |
珠江口及南海近海生态系统中PFASs的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 |
王琪 | 香港城市大学海洋污染国家重点实验室 |
7 | 16:40-16:50 | 口头报告(Oral) |
细菌在海洋溢油后油-颗粒凝聚体形成和迁移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 |
李浩帅 | 中国海洋大学 |
8 | 16:50-16:58 | 口头报告(Oral) |
台湾海峡 PAHs 海-气交换通量季节性变化及影响因素探讨 |
叶坚栋 | 厦门大学 |
9 | 16:58-17:06 | 口头报告(Oral) |
塑料制品的结构差异对表面定植生物膜的影响: 口罩及餐盒的对比 |
黄何心悦 | 南京大学 |
10 | 17:06-17:14 | 口头报告(Oral) |
基于非靶向筛查技术的地表水中轮胎添加剂迁移转化行为研究 |
许少鹏 | 香港城市大学 |
11 | 17:14-17:22 | 口头报告(Oral) |
华南地区两个大型石化基地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香类化合物(PACs)的时空分布、来源及风险评估 |
付思琪 | 华南师范大学 |
12 | 17:22-17:30 | 口头报告(Oral) |
基于高分辨率质谱分析不同链长的氯化石蜡在珠江口和香港地区岩芯中的时间变化趋势 |
邵叶桐 | 香港城市大学 |
13 | 17:30-17:38 | 口头报告(Oral) |
涪陵页岩气开采区土壤中多环芳烃分布特征与来源分析 |
熊俊武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14 | 17:38-17:58 | 主旨报告(Keynote) |
持久性卤代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富集行为与效应 |
麦碧娴 |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