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单位 |
---|---|---|---|---|---|
1 | 08:30-08:45 | 邀请报告(invited) |
我国大气污染排放精细定量和外来转移影响探究 |
林金泰 | 北京大学 |
2 | 08:45-09:00 | 邀请报告(invited) |
青藏高原土壤湿度-大气局地相互作用及其能量机制 |
孟宪红 |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
3 | 09:00-09:15 | 邀请报告(invited) |
中国大气污染物排放变化对臭氧和大气沉降的影响 |
赵瑜 | 南京大学 |
4 | 09:15-09:27 | 口头报告(Oral) |
二氧化碳、氨和有机酸在缓冲云和气溶胶酸度中的不同作用 |
郑光洁 | 清华大学 |
5 | 09:27-09:39 | 口头报告(Oral) |
农业氨减排及健康成本效益研究 |
徐鹏 | 天津大学地球系统科学学院 |
6 | 09:39-09:51 | 口头报告(Oral) |
大气有机气溶胶的组成、来源和挥发性研究 |
余欢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7 | 09:51-10:03 | 口头报告(Oral) |
室内新污染物表界面化学及健康效应 |
刘启帆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单位 |
---|---|---|---|---|---|
1 | 10:20-10:35 | 邀请报告(invited) |
活性氮排放及其大气环境影响 |
张霖 | 北京大学 |
2 | 10:35-10:50 | 邀请报告(invited) |
北冰洋大气中氧化剂的变化特征:来自硝酸盐气溶胶氧同位素异常的观测证据 |
章炎麟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3 | 10:50-11:05 | 邀请报告(invited) |
氮氧化物对高氧化态有机物生成的影响研究 |
聂玮 | 南京大学 |
4 | 11:05-11:17 | 口头报告(Oral) |
氮氧同位素结合贝叶斯混合模型量化PM2.5中硝酸盐的来源和形成:以中国东南内陆城市为例 |
于瑞莲 | 华侨大学 |
5 | 11:17-11:29 | 口头报告(Oral) |
含氮物质光解生成HONO及机理研究 |
韩冲 | 东北大学 |
6 | 11:29-11:41 | 口头报告(Oral) |
氮氧化物对天然源二次有机气溶胶组成与成云活性的影响 |
赵德峰 | 复旦大学 |
7 | 11:41-11:53 | 口头报告(Oral) |
大区域高速VOCs走航监测案例分享及展望 |
朱亮 | 南京拓服工坊科技有限公司 |
8 | 11:53-12:05 | 口头报告(Oral) |
臭氧生成敏感性的时空分布 |
刘钰婷 |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单位 |
---|---|---|---|---|---|
1 | 14:00-14:15 | 邀请报告(invited) |
挥发性化学品生产过程排放全挥发性区间有机物特征及其对二次有机气溶胶贡献 |
郭松 | 北京大学 |
2 | 14:15-14:30 | 邀请报告(invited) |
液态水在二次气溶胶生成中的作用 |
吴志军 | 北京大学 |
3 | 14:30-14:45 | 邀请报告(invited) |
大气二次气溶胶的有机物和无机盐的相分离及其环境效应 |
李卫军 |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
4 | 14:45-14:57 | 口头报告(Oral) |
基于化学组分的野火二次有机气溶胶长时间演变过程数值模拟研究 |
赵斌 | Tsinghua University |
5 | 14:57-15:09 | 口头报告(Oral) |
光化学多相反应作为我国二次有机气溶胶形成的重要机制 |
旷烨 | 暨南大学 |
6 | 15:09-15:21 | 口头报告(Oral) |
基于大连相干光源的二次有机气溶胶成核机制研究 |
江凌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7 | 15:21-15:33 | 口头报告(Oral) |
中国典型城市地区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基于观测数据约束的盒子模型模拟研究 |
胡伟伟 |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
8 | 15:33-15:45 | 口头报告(Oral) |
异戊二烯生成二次有机气溶胶的模式开发与模拟研究 |
董新奕 | 南京大学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单位 |
---|---|---|---|---|---|
1 | 16:15-16:30 | 邀请报告(invited) |
海洋生物活性成分的海-气传输及表面相互作用 |
杜林 | 山东大学 |
2 | 16:30-16:45 | 邀请报告(invited) |
大气氧化汞液相光还原机制研究 |
吴清茹 | 清华大学 |
3 | 17:00-17:12 | 口头报告(Oral) |
大气颗粒物液-液相分离影响下过氧化物与二氧化硫的多相反应活性研究 |
赵岳 | 上海交通大学 |
4 | 17:12-17:24 | 口头报告(Oral) |
气溶胶光镊技术观测悬浮单液滴中锰离子催化的SO2界面氧化反应动力学 |
黄启燊 | 北京理工大学 |
5 | 17:24-17:36 | 口头报告(Oral) |
伴有催化过程的颗粒物表面硝酸盐光化学转化过程机制研究 |
王红 | 电子科技大学 |
6 | 17:36-17:48 | 口头报告(Oral) |
混合有机物光化学反应机制及其环境效应 |
李俊玲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7 | 17:48-18:00 | 口头报告(Oral) |
海洋大气气溶胶中有机硫酸酯的生成 |
王玉珏 | 中国海洋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