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单位 |
---|---|---|---|---|---|
1 | 08:30-08:48 | 邀请报告(invited) |
MALDI-TOF微塑料分析 |
蔡宗苇 | 香港浸会大学 |
2 | 08:48-09:00 | 口头报告(Oral) |
复杂基质中微纳塑料精准分析质谱新方法研究 |
姜杰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
3 | 09:00-09:12 | 口头报告(Oral) |
冷冻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用于新鲜植物中的纳米塑料成像 |
陈明丽 | 东北大学 |
4 | 09:12-09:24 | 口头报告(Oral) |
机器学习辅助洞察香港废水处理厂中微塑料的来源和归宿 |
吴鹏飞 | 南京林业大学 |
5 | 09:24-09:36 | 口头报告(Oral) |
核壳模式塑料合成及其在纳米塑料环境行为模拟中的应用 |
付善飞 |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
6 | 09:36-09:48 | 口头报告(Oral) |
基于微流控芯片的海洋微纳米塑料颗粒分离与检测 |
赵凯 | 大连海事大学 |
7 | 09:48-09:58 | 口头报告(Oral) |
微观颗粒物多维分析技术——PerkinElmer公司联用方案进展 |
华诚 | 珀金埃尔默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
8 | 09:58-10:08 | 口头报告(Oral) |
8700 LDIR 红外成像光谱在水中高通量微塑料颗粒自动化检测、定量和表征中的应用 |
张晓丹 | 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
9 | 10:08-10:12 | 口头报告(Oral) |
一种流入式大气微塑料被动采样器 |
董慧科 |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单位 |
---|---|---|---|---|---|
1 | 10:30-10:48 | 邀请报告(invited) |
关于微纳米塑料环境行为和效应研究的思考 |
陈威 | 南开大学 |
2 | 10:48-11:06 | 邀请报告(invited) |
塑料颗粒与不同类型胶体在环境介质中的共迁移行为及机制 |
童美萍 | 北京大学 |
3 | 11:06-11:24 | 邀请报告(invited) |
海洋塑料的生态风险评估 |
张彦旭 | 南京大学 |
4 | 11:24-11:36 | 口头报告(Oral) |
环境微塑料及其附着疏水性有机物从河流到海洋的迁移行为 |
麦磊 | 暨南大学 |
5 | 11:36-11:48 | 口头报告(Oral) |
粒径和腐殖酸冠对水生环境中纳米塑料聚集动力学的综合影响 |
孙鸿燕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
6 | 11:48-11:52 | 口头报告(Oral) |
纳米塑料与典型矿物表界面反应机制研究及其对纳米塑料迁移沉积行为的启示 |
聂信 |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
7 | 11:52-11:56 | 口头报告(Oral) |
低分子量有机酸对微纳塑料在石英砂中迁移行为的抑制及机理研究 |
蔡荔 | 东华大学 |
8 | 11:56-12:00 | 口头报告(Oral) |
轮胎磨损颗粒在饱和多孔介质中的迁移及其潜在影响 |
刘金 | 天津科技大学 |
9 | 12:00-12:04 | 口头报告(Oral) |
水环境中纳米塑料的聚集行为 |
曹天池 | 南开大学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单位 |
---|---|---|---|---|---|
1 | 13:30-13:48 | 邀请报告(invited) |
聚苯乙烯微塑料对纳米氧化锌在小球藻-大型蚤食物链传递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
葛飞 | 湘潭大学 |
2 | 13:48-14:06 | 邀请报告(invited) |
双壳贝类的微塑料污染特征和污染指示生物适用性 |
孙承君 |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
3 | 14:06-14:24 | 邀请报告(invited) |
环境微纳塑料生态风险评估研究的挑战与思考 |
徐向荣 |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
4 | 14:24-14:36 | 口头报告(Oral) |
纳米塑料与双酚类增塑剂单一及联合暴露对黑点青鳉的毒性效应 |
王莹 |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
5 | 14:36-14:48 | 口头报告(Oral) |
海洋微塑料与双酚A源汇关系及其潜在环境风险 |
赵雅萍 | 华东师范大学 |
6 | 14:48-15:00 | 口头报告(Oral) |
微塑料的肠道富集、健康风险及暴露评估 |
张宴 | 南京大学 |
7 | 15:00-15:04 | 口头报告(Oral) |
基于健康人和酒精性肝损伤患者的iPSC来源的肝Disse类器官研究微塑料和TBBPA的共同暴露毒性 |
梁少君 | 天津理工大学 |
8 | 15:04-15:08 | 口头报告(Oral) |
不同粒径微塑料经由自噬-溶酶体通路诱导心血管毒性的分子机制研究 |
卢艳阳 |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
9 | 15:08-15:12 | 口头报告(Oral) |
微塑料污染物在东北虎食物链中的递归过程及其威胁机制研究 |
张圆圆 | 东北林业大学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单位 |
---|---|---|---|---|---|
1 | 15:30-15:48 | 邀请报告(invited) |
环境中PET对烟草生长与叶片品质的效应研究 |
袁宪正 | 山东大学 |
2 | 15:48-16:06 | 邀请报告(invited) |
塑料际抗生素抗性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健康风险 |
崔丽 |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
3 | 16:06-16:24 | 邀请报告(invited) |
微塑料的生物暴露——环境污染与效应风险之间的桥梁 |
汪磊 | 南开大学 |
4 | 16:24-16:36 | 口头报告(Oral) |
可生物降解塑料在水环境中的微生物定殖特征及降解机制解析 |
苏应龙 | 华东师范大学 |
5 | 16:36-16:48 | 口头报告(Oral) |
微塑料对土壤碳素循环扰动 |
汪杰 | 中国农业大学 |
6 | 16:48-17:00 | 口头报告(Oral) |
微塑料-生物炭交互作用对全球变暖潜势的影响 |
宋洋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
7 | 17:00-17:04 | 口头报告(Oral) |
微塑料介导下土壤-生物中阻燃剂累积特征与毒性机制 |
彭程 | 华东理工大学 |
8 | 17:04-17:08 | 口头报告(Oral) |
土壤性质对微塑料形成机制的影响——基于野外调查结果的研究 |
汪溪远 | 新疆大学 |
9 | 17:08-17:12 | 口头报告(Oral) |
纳塑料在作物叶部的吸收、内迁和植物效应 |
孙海峰 | 山西大学 |
10 | 17:12-17:16 | 口头报告(Oral) |
水生植物对微纳塑料的吸收、积累和响应 |
苑文珂 |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
11 | 17:16-17:20 | 口头报告(Oral) |
纳米塑料对水稻发芽期蛋白组的影响 |
张海韵 |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
12 | 17:20-17:24 | 口头报告(Oral) |
不同尺寸聚苯乙烯塑料颗粒对生菜的毒性效应研究 |
李敏 | 扬州大学 |
13 | 17:24-17:28 | 口头报告(Oral) |
基于人体消化模型结合多组学分析纳塑料抑制水萝卜产量与品质的机理 |
李春阳 | 广东工业大学 |
14 | 17:28-17:32 | 口头报告(Oral) |
可生物降解微塑料对土壤微生物及氮循环功能的影响研究 |
李成涛 | 陕西科技大学 |
15 | 17:32-17:36 | 口头报告(Oral) |
微塑料污染对红树林湿地微生物驱动硫循环影响 |
钟音 |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
16 | 17:36-17:40 | 口头报告(Oral) |
微塑料对病原微生物的载带效应及健康风险 |
彭楚 | 南开大学 |
17 | 17:40-17:44 | 口头报告(Oral) |
全球塑料际微生物群落的独特性及其生态风险 |
李长超 | 香港理工大学 |
18 | 17:44-17:48 | 口头报告(Oral) |
聚苯乙烯纳米塑料抑制红球菌转化四溴双酚A的机制研究 |
续绅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19 | 17:48-17:52 | 口头报告(Oral) |
轮胎衍生物6PPD-Q在土壤中的累积特征、形成机制及动物毒性研究 |
徐俏 |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