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
选择专题分论坛:
  • 不限
  • 1.计算毒理、机器学习与大数据分析
  • 2.样品前处理与环境分析化学
  • 3.新污染物的筛查与识别
  • 4.非靶标分析:前沿与交叉应用
  • 5.环境质谱和成像
  • 6.环境同位素技术
  • 7.同步辐射技术与环境化学
  • 8.环境分析仪器与设备研制
  • 9.碳中和与协同减排
  • 10.大气环境化学
  • 11.大气污染控制与碳减排技术
  • 12.生物气溶胶检测预警与防控
  • 13.气溶胶与环境光学
  • 14.臭氧污染的物理化学机制与效应
  • 15.饮用水化学风险:从源头到龙头全过程控制对策与技术
  • 16.地下水污染与修复
  • 17.水体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
  • 18.水污染控制与资源回收
  • 19.膜法水和废水净化技术
  • 20.水处理氧化还原技术
  • 21.低碳水处理与回用技术
  • 22.水污染溯源与管控
  • 23.土壤环境化学
  • 24.有机污染土壤修复
  • 25.Green Remediation of Contaminated Sites
  • 26.污染场地风险管控与修复
  • 27.矿山环境污染与修复
  • 28.化工场地污染与修复
  • 29.生物炭环境化学与绿色工程
  • 30.土壤环境纳米技术
  • 31.全球气候变化与土壤健康
  • 32.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
  • 33.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与资源回收
  • 34.新能源固废高效低碳处理
  • 35.生态毒理学
  • 36.环境纳米毒理学
  • 37.大气环境毒理学
  • 38.大气细颗粒物的毒理与健康效应
  • 39.污染物暴露与健康风险
  • 40.消毒副产物与健康
  • 41.环境污染与甲状腺相关疾病
  • 42.环境污染与人体常见疾病
  • 43.大食物观与环境健康
  • 44.环境表观遗传及相关组学
  • 45.金属组学与健康
  • 46.环境风险评估与模式生物
  • 47.环境污染物的毒性效应及分子机制
  • 48.高通量毒理学与效应导向分析
  • 49.环境放射化学
  • 50.暴露组学与食品安全
  • 51.食品接触材料与回收再用风险评估
  • 52.国防与公共安全中的科学问题和前沿技术
  • 53.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 54.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地球化学过程及效应
  • 55.环境抗生素与抗性基因
  • 56.有机碳的环境行为和效应
  • 57.环境微纳塑料的行为与效应
  • 58.砷锑环境污染与控制
  • 59.环境汞污染
  • 60.铁环境化学
  • 61.环境光催化
  • 62.环境电化学
  • 63.环境中的活性氧
  • 64.自由基与环境/健康
  • 65.液滴与微界面化学
  • 66.微生物-矿物相互作用和环境效应
  • 67.环境污染物在植物中的行为和效应
  • 68.海洋环境与生态安全
  • 69.渔业环境化学与生态健康
  • 70.高山和极地环境化学
  • 71.环境纳米技术
  • 72.纳米农业与环境
  • 73.环境材料与催化
  • 74.合成生物学
  • 75.新能源与环境安全
  • 76.绿色能源化学
  • 77.新污染物环境风险评估与控制
  • 78.化学品国际履约及全球治理的科学与政策问题
  • 79.环境化学交叉研究
  • 80.青年学者专场
  • 81.研究生专场
  • 82.环境科学前沿论坛:JES-《环境化学》联合分会
  • 83.ACS 专场: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健康
  • 84.EES专场:生态环境健康与AI大数据应用
  • 85.健康海洋与海洋资源高值化可持续利用
  • 86.农药环境安全与健康风险
  • 87.抗生素抗性基因的界面行为及风险防控
  • 88.变价组分的环境化学行为及其调控
  • 89.英国皇家化学会论坛: 纳米循环经济
  • 90.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前沿与应用
  • 91.港澳环境健康论坛
  • 92.长江中游城市群大气与碳排放协同防控
选择日期:
  • 不限
  • 2023-11-18 [星期六]
  • 2023-11-19 [星期日]
  • 2023-11-20 [星期一]
  • 2023-11-21 [星期二]
选择会场:
  • 不限
  • 主会场-A6馆
  • 101楚信厅
  • 103楚和厅
  • 105楚怡厅
  • 106楚云厅
  • 107楚秀厅
  • 108楚韵厅
  • 109楚悦厅
  • 110楚风厅
  • 111楚鹤厅
  • 201荆霄厅
  • 203荆棠厅
  • 204荆溪厅
  • 205荆沁厅
  • 206荆花厅
  • 207荆水厅
  • 208荆山厅
  • 209荆月厅
  • 210荆玉厅
  • 211荆沐厅
  • V22
  • V23
  • V24
  • V25
  • V26
  • 301江穆厅
  • 303江耀厅
  • 304江海厅
  • 306江碧厅
  • 307江晨厅
  • 308江雪厅
  • 309江颜厅
  • 310江春厅
  • 311江涛厅
  • V32
  • V33
  • V34
  • V35
  • V36
  • V37

2023-11-19 星期日

V24

08:30-10:30 | 第92分会场 第一节 【92.长江中游城市群大气与碳排放协同防控】
编号 时间 类型 题目 讲者 单位
1 08:30-08:50 邀请报告(invited)

长江中游城市群复合污染主控天气因素异同特征分析

龚山陵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2 08:50-09:10 邀请报告(invited)

基于数值模拟的区域大气污染源受体及输送关系研究

李杰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3 09:10-09:30 邀请报告(invited)

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政策、技术与实践

薛文博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4 09:30-09:50 邀请报告(invited)

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构建及成效评估

王红丽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5 09:50-10:10 邀请报告(invited)

粤港澳大湾区大气污染物与碳排放协同防控研究进展

张永波 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6 10:10-10:30 邀请报告(invited)

成渝地区大气污染物与碳排放协同防控研究进展

谭钦文 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10:30-10:40 | 茶歇 【92.长江中游城市群大气与碳排放协同防控】
10:40-12:00 | 第92分会场 第二节 【92.长江中游城市群大气与碳排放协同防控】
编号 时间 类型 题目 讲者 单位
1 10:40-11:00 主旨报告(Keynote)

长江中游城市群大气污染物及碳排放协同防控研究及湖北实践

蔡俊雄 湖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
2 11:00-11:20 主旨报告(Keynote)

湖南省大气污染物及碳排放协同研究进展

罗岳平 湖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3 11:20-11:40 主旨报告(Keynote)

江西省大气污染物及碳排放协同研究进展

刘足根 江西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与规划院
4 11:40-12:00 讨论点评

讨论环节

13:30-15:10 | 第67分会场 第一节 【67.环境污染物在植物中的行为和效应】
编号 时间 类型 题目 讲者 单位
1 13:30-13:50 主旨报告(Keynote)

森林生态系统是全球重要大气汞汇

冯新斌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2 13:50-14:10 主旨报告(Keynote)

典型新污染物污染土壤安全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

莫测辉 暨南大学
3 14:10-14:25 邀请报告(invited)

碱蓬植物对有机磷酸酯(OPEs)的根系吸收及影响机制研究

赵洪霞 大连理工大学
4 14:25-14:40 邀请报告(invited)

水培蔬菜内源性溴代有机物的生成机制

刘春光 山东大学
5 14:40-14:55 邀请报告(invited)

内吸性杀菌剂氰烯菌酯在植物体内的传导及代谢机制研究

李远播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6 14:55-15:10 口头报告(Oral)

无机砷对稻田土壤硒形态迁移转化的影响

杨桂娣 福建农林大学
15:10-15:30 | 茶歇 【67.环境污染物在植物中的行为和效应】
15:30-18:00 | 第67分会场 第二节 【67.环境污染物在植物中的行为和效应】
编号 时间 类型 题目 讲者 单位
1 15:30-15:50 主旨报告(Keynote)

砷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 超积累植物蜈蚣草的故事

马奇英 浙江大学
2 15:50-16:10 主旨报告(Keynote)

全氟化合物的植物累积特征和吸收机制研究

应光国 华南师范大学
3 16:10-16:25 邀请报告(invited)

PAHs-TCE土壤地下水复合污染的植物修复研究

罗春玲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4 16:25-16:40 口头报告(Oral)

植物对典型半挥发性有机物的吸收途径和贡献比例研究

王琰 大连理工大学
5 16:40-16:55 口头报告(Oral)

Phytoremediation of Cd contaminated soils by Arundo donax L. enhanced with Earth Total Support

蒲高忠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
6 16:55-17:10 口头报告(Oral)

基于稳定同位素和转录组分析探究多溴联苯醚在小麦中的吸收、迁移和转化机制

王国光 大连海事大学
7 17:10-17:25 口头报告(Oral)

富里酸和六价铬对典型绿藻代谢和除铬途径的影响研究

罗丽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8 17:25-17:40 口头报告(Oral)

湿地植物对沉积物中磺胺甲噁唑归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何玉洁 南京大学
9 17:40-17:55 口头报告(Oral)

有机污染物在土壤-植物体系中迁移转化的C-14示踪研究

李菊英 深圳大学
19:00-20:35 | 第81分会场第一场 第一节 普通报告 【81.研究生专场】
编号 时间 类型 题目 讲者 单位
1 19:00-19:07 口头报告(Oral)

喀斯特地质高背景稻田土壤镉的有效性比较

余敏芬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2 19:07-19:14 口头报告(Oral)

土壤孔隙水:预测稻田重金属镉生物有效性的优质介质

魏夏国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3 19:14-19:21 口头报告(Oral)

在产铅锌尾矿复绿过程中的地球化学特性、重金属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

温晓翠 华南师范大学
4 19:21-19:28 口头报告(Oral)

Zn在方解石表面吸附过程同位素分馏机制的研究

段轶仁 南京大学
5 19:28-19:35 口头报告(Oral)

富铁表层土壤中Cr(VI)自然解毒的新认识:光生硅酸盐结合态Fe(II)的关键作用

张泽宏 上海交通大学
6 19:35-19:42 口头报告(Oral)

海水入侵后含水层管理性补给情景下砷在沿海含水层中的迁移和转化

袁程鹏 上海交通大学
7 19:42-19:49 口头报告(Oral)

呼吸性砷还原微生物利用氢气为电子供体介导的矿物砷溶解与释放

李杨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8 19:49-19:56 口头报告(Oral)

改性炭同步缓解稻田土壤砷污染以及碳排放

斯敦峰 南京大学
9 19:56-20:03 口头报告(Oral)

水动力条件影响生物膜在铁还原中的作用

王帅 南方科技大学
10 20:03-20:10 口头报告(Oral)

纳米零价铁在含水层中的聚集与迁移影响机制

武文培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11 20:10-20:17 口头报告(Oral)

黄铁矿驱动的高级氧化过程中次/伴生Fe(lIl)矿物的多重角色

赵振宇 同济大学
12 20:17-20:24 口头报告(Oral)

雅鲁藏布江流域中痕量金属的浓度、空间分布和来源分析

肖方景 西藏大学
13 20:24-20:31 口头报告(Oral)

生物炭和纳米羟基磷灰石有效固化尾矿区周围土壤中的多种金属并改善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

耿环环 北京科技大学
20:35-22:00 | 第81分会场第一场 第二节 快闪报告 【81.研究生专场】
编号 时间 类型 题目 讲者 单位
1 20:35-20:38 口头报告(Oral)

受采矿活动污染的河流水系生物膜中重金属组分、污染及来源的风险评估

徐涵森 云南大学
2 20:38-20:41 口头报告(Oral)

黄河流域宁夏段地表水中重金属分布特征、源解析及污染评价

马成 宁夏大学
3 20:41-20:44 口头报告(Oral)

青藏高原冻土区表层土壤-植物中微量重金属的分布、累积与迁移

刘楠涛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4 20:44-20:47 口头报告(Oral)

青藏高原冰川退缩区植被演替序列中典型重金属的累积、迁移与分配

陈霈嘉 西南大学
5 20:47-20:50 口头报告(Oral)

青藏高原边界沟谷通道汞的累计机理与来源解析

蔡馨远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6 20:50-20:53 口头报告(Oral)

基于复合铁填料的PRB修复东北地区重金属复合污染地下水效能与机制

袁路子 哈尔滨工业大学
7 20:53-20:56 口头报告(Oral)

铜离子和铁离子对锰氧化菌形成锰矿及钴富集作用的影响机制

石淼 中南大学
8 20:56-20:59 口头报告(Oral)

NOM-Cd(II)纳米颗粒在水生环境中的环境胶体行为

郑汝意 贵州大学
9 20:59-21:02 口头报告(Oral)

胶体对矿区地下水中锑迁移机制的影响研究

贾晓岑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10 21:02-21:05 口头报告(Oral)

水铁矿对As(III)和As(V)亲和力和容量之间的矛盾:基于光谱和络合模型的表面形态视角

黄玉鸿 南京大学
11 21:05-21:08 口头报告(Oral)

活性炭抑制锑矿区受灾水田土壤开采过程中锑、砷的厌氧释放

张恩泽 南京大学
12 21:08-21:11 口头报告(Oral)

锑吸附于铁氢氧化物过程中的锑同位素分馏及其机理

罗佳蓓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13 21:11-21:14 口头报告(Oral)

镉和砷共污染水铁矿的释放机制和相互作用:体内吸收和体外模拟

白冰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14 21:14-21:17 口头报告(Oral)

黑炭对亚铁氧化和砷固定的影响机制

赵泽州 华中科技大学
15 21:17-21:20 口头报告(Oral)

水稻生长过程中稻田上覆水的光化学表征:反应活性中间体的形成及对As(III)的氧化

曾宇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16 21:20-21:23 口头报告(Oral)

酸性环境中Fe(II)对天然多组分次生铁矿物中Sb(V)的环境行为影响研究

林望军 广州大学
17 21:23-21:26 口头报告(Oral)

PM2.5中金属元素及典型纳米颗粒季节变化特征及机理

王梦圆 华东师范大学
18 21:26-21:29 口头报告(Oral)

煤矸石中多硫矿物氧化产酸与重金属协同释放的关键过程

曹晶华 中国矿业大学
19 21:29-21:32 口头报告(Oral)

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叶片生理功能性状制约叶片同化大气汞的机理

孙梅清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20 21:32-21:35 口头报告(Oral)

农用有机物料中溶解性有机质对水体汞还原的影响

姚璁 西南大学
21 21:35-21:38 口头报告(Oral)

对三峡水库鱼类汞生物富集影响因素的探究

周昱磊 西南大学
22 21:38-21:41 口头报告(Oral)

东海洄游性鱼类甲基汞的区域性溯源:基于甲基汞稳定同位素的视角

邹晨曦 同济大学
23 21:41-21:44 口头报告(Oral)

植物对汞的吸收和体内转运过程

陈晓涵 首都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