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单位 |
---|---|---|---|---|---|
1 | 08:30-08:50 | 主旨报告(Keynote) |
以人群健康效应为导向的污染物筛查与风险研究 |
陈达 | 暨南大学 |
2 | 08:50-09:10 | 主旨报告(Keynote) |
新污染物合成抗氧剂的环境污染与人体暴露研究 |
刘润增 | 山东大学 |
3 | 09:10-09:30 | 主旨报告(Keynote) |
新污染物高通量筛查及健康风险识别 |
李雪花 | 大连理工大学 |
4 | 09:30-09:45 | 邀请报告(invited) |
市售蔬菜中新烟碱类杀虫剂及其代谢产物识别分析 |
张青 | 北京师范大学 |
5 | 09:45-10:00 | 邀请报告(invited) |
非靶标分析思路在环境微塑料检测方面的机遇与挑战 |
吴鹏飞 | 南京林业大学 |
6 | 10:00-10:10 | 口头报告(Oral) |
基于反应组学揭示芳香组分的大气转化过程 |
程振 | 北京大学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单位 |
---|---|---|---|---|---|
1 | 10:30-10:50 | 主旨报告(Keynote) |
揭示磺胺抗生素类污染物的新型代谢产物 |
季力 | 中国矿业大学 |
2 | 10:50-11:10 | 主旨报告(Keynote) |
基于特征质谱碎片的新污染物非靶向分析方法构建与应用 |
苏冠勇 | 南京理工大学 |
3 | 11:10-11:25 | 邀请报告(invited) |
生物膜的三维拉曼成像研究 |
刘晓阳 | 河北工业大学 |
4 | 11:25-11:40 | 邀请报告(invited) |
人体尿液中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及其代谢产物的非靶筛查 |
杨涛 |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单位 |
---|---|---|---|---|---|
1 | 13:30-13:50 | 主旨报告(Keynote) |
皮肤代谢组学揭示人为扰动引起的皮肤健康风险 |
汪磊 | 南开大学 |
2 | 13:50-14:10 | 主旨报告(Keynote) |
亚磷酸酯抗氧剂对我国有机磷酸酯环境归趋贡献—模型方法 |
朱樱 | 上海交通大学 |
3 | 14:10-14:25 | 邀请报告(invited) |
南海北部湾沉积物中有机磷阻燃剂及其转化产物的靶标与非靶标分析 |
张丽 | 自然资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 |
4 | 14:25-14:40 | 邀请报告(invited) |
农用消毒杀菌剂诱导的卤化副产物的识别 |
刘雪科 | 中国农业大学 |
5 | 14:40-14:50 | 口头报告(Oral) |
典型工业与城市污水处理全流程全/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的非靶向识别研究 |
王珂 | 西湖大学 |
6 | 14:50-15:00 | 口头报告(Oral) |
天津污水处理系统多介质中新型全(多)氟烷基化合物的识别筛查及归趋 |
乔碧汀 | 南开大学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单位 |
---|---|---|---|---|---|
1 | 15:30-15:50 | 主旨报告(Keynote) |
利用数据驱动可疑筛查策略识别区域特征效应污染物 |
李慧珍 | 暨南大学 |
2 | 15:50-16:10 | 主旨报告(Keynote) |
新污染物疑似靶标筛查方法和环境效应评估 |
阮挺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3 | 16:10-16:25 | 邀请报告(invited) |
大气中高风险新污染物的筛查研究 |
乔林 | 郑州大学 |
4 | 16:25-16:40 | 邀请报告(invited) |
典型浅草型湖泊中有机磷酸酯类化合物的全面筛查 |
王美 | 河北大学 |
5 | 16:40-16:50 | 口头报告(Oral) |
焦化厂土壤中多环芳烃及呋喃类化合物的识别和污染特征研究 |
艾俏锋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单位 |
---|---|---|---|---|---|
1 | 19:00-19:07 | 口头报告(Oral) |
滨海湿地中塑料表面铁膜的形成及其性质的变化 |
张晓婷 | 厦门大学 |
2 | 19:07-19:14 | 口头报告(Oral) |
多孔陶瓷滤料净水过程砷溶出行为及机理研究 |
孙洪智 | 华南师范大学 |
3 | 19:14-19:21 | 口头报告(Oral) |
UV-ATPs在复杂环境中活性物种的产生,转化和作用 |
李博强 |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
4 | 19:21-19:28 | 口头报告(Oral) |
亚纳米限域通道中的离子运输和分离行为 |
许荣明 | 南京大学 |
5 | 19:28-19:35 | 口头报告(Oral) |
南海冷泉区水体环境微塑料的迁移转化特性 |
黎灿荣 | 广东工业大学 |
6 | 19:35-19:42 | 口头报告(Oral) |
页岩气返排水中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特征的时空动态 |
全林 | 重庆大学 |
7 | 19:42-19:49 | 口头报告(Oral) |
原位观察有机酸调控磷酸铁矿物溶解的微观机制 |
范宇科 | 华中农业大学 |
8 | 19:49-19:56 | 口头报告(Oral) |
纳米材料缓解小麦镉毒性:叶面喷施四种纳米材料影响根际土壤-小麦代谢和微生物群落 |
王敏 | 南京大学 |
9 | 19:56-20:03 | 口头报告(Oral) |
硫化物中金属位点的调控及其汞吸附机制研究 |
洪钦源 | 上海交通大学 |
10 | 20:03-20:10 | 口头报告(Oral) |
锰改性生物炭对废水中Pb2+的吸附研究 |
王佳波 | 成都理工大学 |
11 | 20:10-20:17 | 口头报告(Oral) |
铁-炭功能材料对重金属铬的高效修复 |
王思琪 | 东北农业大学 |
12 | 20:17-20:24 | 口头报告(Oral) |
微生物介导的锑形态转化及现场检测 |
张立鑫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编号 | 时间 | 类型 | 题目 | 讲者 | 单位 |
---|---|---|---|---|---|
1 | 20:30-20:33 | 口头报告(Oral) |
微生物及环境介质驱动下的冰封期不同类型湖泊沉积物中磷形态变化响应 |
马杰 | 内蒙古科技大学 |
2 | 20:33-20:36 | 口头报告(Oral) |
大汶河流域人为氮和磷净输入的区域估计和环境响应分析 |
张树慧 | 北京师范大学 |
3 | 20:36-20:39 | 口头报告(Oral) |
破碎化红树林的水质对人类活动的时空响应及修复建议 |
崔杨 | 南京师范大学 |
4 | 20:39-20:42 | 口头报告(Oral) |
纳米氧化锌增强藻类固碳的分子机制 |
屈若桦 | 湘潭大学 |
5 | 20:42-20:45 | 口头报告(Oral) |
S(IV)强化Fe(VI)氧化降解水中新兴污染物:pH对体系多反应物种生成和功能的影响 |
储盈盈 | 南京大学 |
6 | 20:45-20:48 | 口头报告(Oral) |
水稻土中硫酸盐还原菌驱动的砷甲基化过程与机制 |
杨宝云 | 南京农业大学 |
7 | 20:48-20:51 | 口头报告(Oral) |
锑矿区耐锑菌作用下辉锑矿的氧化机制与效应 |
李舒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8 | 20:51-20:54 | 口头报告(Oral) |
生物制备铁基纳米颗粒及其在酸性矿山废水中的应用 |
潘自斌 | 福建师范大学 |
9 | 20:54-20:57 | 口头报告(Oral) |
洪泛平原原生劣质高砷地下水的可解释机器学习模型 |
范瑞宇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10 | 20:57-21:00 | 口头报告(Oral) |
雪衣藻对汞胁迫的生理响应及其解毒机制 |
艾晓寒 |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11 | 21:00-21:03 | 口头报告(Oral) |
微生物介导下铁氧化物异化还原与磷迁移向蓝铁石的共同演化 |
梁旦辉 | 天津大学 |
12 | 21:03-21:06 | 口头报告(Oral) |
水体富营养化与其他环境变化交互作用的跨生态系统效应 |
孙彦峰 | 云南大学 |
13 | 21:06-21:09 | 口头报告(Oral) |
云冷杉年轮反演历史大气汞记录机理与影响挑战 |
刘旭 | 西南大学 |
14 | 21:09-21:12 | 口头报告(Oral) |
改性木粉对水体中铅的吸附性能研究 |
陈志荣 | 广州大学 |
15 | 21:12-21:15 | 口头报告(Oral) |
地下水含水层中磷的分布及迁移转化机制:水位波动及铁锰动态转化 |
熊瑞涵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16 | 21:15-21:18 | 口头报告(Oral) |
Mn(II)引发的Fe(VI)氧化能力的高效利用:活性锰的作用 |
赵晓娜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17 | 21:18-21:21 | 口头报告(Oral) |
岩溶地下河在集中补给条件下的水化学和污染响应过程 |
周志浩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18 | 21:21-21:24 | 口头报告(Oral) |
“界面纳米水膜”加速CO2在氧化钙上的矿化过程研究 |
苏敏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19 | 21:24-21:27 | 口头报告(Oral) |
黄河调水调沙期间河口溶解性有机质的变化特征 |
牛东蕾 |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
20 | 21:27-21:30 | 口头报告(Oral) |
非荧光类溶解性有机物络合重金属特性及其在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水力分布特征研究 |
丁昊 | 农业农村部成都沼气科学研究所 |
21 | 21:30-21:33 | 口头报告(Oral) |
恩施典型富硒地区硒和镉的地球化学关系和剖面分布 |
江承风 | 华中农业大学 |
22 | 21:33-21:36 | 口头报告(Oral) |
MoS2纳米片高效修复Hg污染地下水:基质的作用及机理研究 |
王梦霞 | 南方科技大学 |
23 | 21:36-21:39 | 口头报告(Oral) |
珠江三角洲浅层地下水制约砷富集的关键环境因子及其贡献 |
易浒龙 | 广州大学 |